“看病难”“看病远”是困扰不少边远山区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今年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武夷山公立总医院以满足边远山区群众看病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流动医院”巡诊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扩容下沉并从有向优迭代升级,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破解山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
“流动医院”是武夷山公立总医院推进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的一次“智慧升级”,总院共配备了3辆巡诊车,每台巡诊车就是一个“流动医院”,医院医疗专家通过搭载的心电图机、便携彩超等多种类常用检查设备,可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高龄、空巢、失能等重点老年人群,在“家门口”提供高效便捷、专业优质的诊疗服务。
组建特色医疗服务队送医上门
今年80岁的范大爷行动不便,他是多年的高血压患者,近期天气寒冷,范大爷呼吸气喘、咳嗽半个多月,得知医疗队要跟随流动医院到兴田镇巡诊,他满怀期待。
巡诊现场,福建省立医院和武夷山市立医院呼吸科的专家查看了范大爷所有的病历,并结合便携式肺功能仪和卫生院的DR胸片检查结果为范大爷作出诊断。“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现在不仅服务多,花钱还少!”范大爷说。
据悉,福建省立医院对口帮扶下乡医疗队已经与市立医院每周六常态化开展巡诊下乡活动,这也是两院结对帮扶下的又一生动的协作实践,同时也是福建省立医院助力武夷山医疗水平提升的有力举措。
目前,武夷山已经优化组建了100支由省级医院医疗专家、县级医院专科医师、社区全科医生、护士、乡村医生和健康网格员构成,其中省级医院涵盖了福建省立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上海九院等多家省级医院,共同为群众提供巡诊医疗送医上门服务。
持续提升流动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如何利用流动医院让老百姓更方便地“看上病”,及时“看好病”?
2024年以来,武夷山公立总医院从流动医院增加“医保结算、现场配(取)药”功能;巡诊车升级为搭载多参数分析仪、血红蛋白分析仪、心电图机等设备;试点推行预约CT服务和核磁共振医疗服务等多方面着手,持续提升流动医院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就医需求。
家住五夫镇的王大姐胸痛、反复咳嗽一个多月,武夷山流动医院巡诊进五夫镇时,巡诊医生详细询问了她的症状,并利用流动医院的智慧化信息平台开具了CT检查单。王大姐进城通过绿色通道,15分钟内就完成了预约检查,免去了以往进城排队、挂号、看诊、开单等程序,有效缩短了就医时长。同时24小时内检查报告可以通过系统回传到乡镇卫生院,方便基层卫生院医生后续跟踪治疗。
“预约CT检查服务和核磁共振服务推出,不仅减少了患者往返乡镇和市立医院检查次数,也弥补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大型检查设备方面的短板,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我们广大乡镇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五夫镇卫生院执行院长连长金说。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自动生化仪、DR摄片仪器等先进医疗设备现在一应俱全,依托远程会诊平台,检查结果也能及时与市立医院实现上下互传,卫生院功能越来越健全了。但是,如何更快提升诊疗能力,更好地将患者留在本地治疗?”这是以前困扰星村镇医生杨晓春的问题。
壮大基层卫生人员队伍、规范治疗、精准管理,是实现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稳步提升,把更多的患者留在基层的重要手段之一。
流动医院巡诊期间,全民健康服务团队在开展健康巡诊和集中宣传服务活动的同时,由省级医院和市级医院通过讲座、讨论等多种形式,指导基层机构对照建设标准,全面加强临床科室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呼吸道传染病等的诊疗服务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综合能力提升。
截至2024年11月底“流动医院”巡诊到达偏远村数82次、参与巡诊的省、市级专家324人次,巡诊就诊2250人次,咨询6176人次、健康讲座18场,发放健康教育资料14488份,积极推动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
2025年,武夷山公立总医院将持续开展“流动医院”进偏远山村巡诊工作,不断扩大医疗服务的区域覆盖面,通过不断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健康武夷”建设、全民健康网格化服务体系构建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来源:福建省立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