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苗乡风情展松桃特色魅力 南北来客千里赴村晚之约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8:04:00    

视频来源 松桃自治县融媒体中心

4月12日,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松桃九龙湖畔,被斑斓的灯光与热烈的欢呼声点亮。盛大的松桃村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八方来客,奔赴这场文化之约。

松桃,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宛如明珠,浸润着深厚的苗族文化,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传承。村晚,便是松桃民族文化的展示窗口,将苗乡的风情呈现给世人。

罗陕缘、兰润华、闫雨彤等在村晚现场 谢慧芳摄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罗陕缘,硕士生兰润华、闫雨彤,怀揣调研任务来到松桃。自从他们踏入这片土地,便被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所吸引。4月12日晚,他们身穿苗族盛装,蹦起了苗迪,融进村晚的欢乐海洋。

这个夜晚,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这场文化盛宴的参与者。闫雨彤感慨道:“松桃青山环抱,绿水绕行,空气清新。走访调研也感受了松桃乡村振兴的磅礴动力。比如乡村振兴微工厂,既为留守妇女创造灵活就业机会,也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正是这些因地制宜的实践,让松桃乡村振兴既具现实意义,又充满温度。”

兰润华则从经济与文化的角度,对松桃村晚有着更深的理解:“松桃村晚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晚会的范畴,它是乡村文化经济的催化剂。苗歌、花鼓舞、高台舞狮等项目,在村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村民们自发地参与其中,这种‘自发性文化输出’,通过官方媒体、短视频等方式传播,吸引大量游客,形成了‘文化自信—经济收益’的良性循环。祖辈留下的文化瑰宝,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推动着松桃发展。”

村晚的观众席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八位老人,从辽阔的草原跨越千里来到松桃。81岁的叶国柱老人目光中闪烁着兴奋与激动:“我们是来松桃康养的,松桃的山美水美景色美,群众载歌载舞,这是苗族群众的幸福感。”

内蒙古的草原广袤无垠,那里有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和豪放的歌舞。而松桃的苗乡风情与之截然不同,青山绿水间的婉约与细腻,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与包容。叶国柱老人也邀请贵州人去内蒙古作客。

与此同时,来自河南开封的小伙子王浩,骑摩托车从中原大地来到神秘的苗乡,感受村晚的魅力。他说,从江西过湖南,一路向西,途中抖音向他推送松桃村晚,于是他在地图上拐了弯,上演了一次寻味苗乡文化密码的“千里走单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松桃自治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杰 龙阳雨

一审 阙成岱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