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紫鹊星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4 08:35:00    

骆志平

去新化紫鹊界寻找梯田王国的美,未曾想,拾到了满天的星语,好大一颗的星星,围着月亮眨眼睛,那模样,好像在听月亮讲故事。

山狗睡了,鸟儿归了巢,喜欢唱山歌的汉子,也被媳妇拧着耳朵,早早上了床。剩下清幽的月光,一边听着山蛙子唱歌,一边叮嘱贪玩的星星,小心掉进山沟里。

秦人搭建的山寨,隐匿于群山的怀抱,九湾十八寨,全都有山歌,逆着小溪往里转,就能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其中,有个下团村,木楼织得密,住着不少外来的客人,问他们为啥来这里,他们说,没看到么,这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多像桃花源。

神农氏路过紫鹊界的那一天,明月悬在山头上,正好映出了八卦山轮廓,卦象里长出了金种子。神农氏赶忙放下肩头的扁担,邀来春风犁田,喜雨育秧。

几年后,紫鹊界大变样,春天犹如一幅水墨画。秋天一到,金灿灿的稻子,堆满了山丘。寒冬腊月天,梯田里结满了冰,雪花的心思很细腻,从北方的天空赶过来,为紫鹊界捂上了一床厚实的雪花棉被。

紫鹊界。新化县文旅广体局供图

奉嘎人最早盘踞紫鹊界,吃得苦,能耐劳,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层又一层的稻田,拱背相牵,水脉相连,雨露均沾,梯田王国的丰收景象,落户紫鹊界。

最美的梯田,悬吊于雪峰山伸出的臂膀上,山尖尖上的梯田个子小哟,仅能插下几十蔸禾,但脚尖踮得高,挺直一下身子,能够摸到天上的星星。

从大湘西飘来的云朵,将秦人的傩戏,带进了奉嘎人的山歌中,摇着清脆铃铛的山里人,手举火把,上刀山,下火海,敬天地,信鬼神,从秦入汉,一路扬歌击缶,未曾停歇过。

而悬吊梯田的明月,生怕有人乱踩梯田的肩胛,吆喝着来客止步,谓之止客界。也有人将纸雀放飞山林,试射弓弩,未曾想,失手射坏了朝堂的梁柱,惹来了横祸,于是,又谓之纸雀界。

八卦山的神话虚实相生,引来了不少迁徙的脚步,最终,光着膀子的太阳,拉起紫气东来的号子,雪峰山放飞林中的喜鹊,八卦山的吉祥,不再有心忧和杀戮。从此,得名紫鹊界。

月牙山、龙王潭、瑶人冲、百牛凼、九龙坡、八卦冲,名字不一样,蕴藏的故事就不同。但凑在一块儿,就有了资江岸上的号子,大山深处的魂魄。

秦人的梯田,奉家的贡茶,是神农氏留下的两件衣裳,披在新化人肩头,育谷种,养茶秧,给八卦山带来了生机和力量。梯田构建的王国,无需现代文明的干预,作为活化的中原稻作文明遗址,紫鹊界落入了农耕文明“世界双遗”的怀抱中。

梯田拓延的山寨越来越多,将东来的紫气推到了奉嘎山,有人招着手,从正龙古村的九坊十八铺走出来,用奉嘎山话喊道:“老板,带滴山货几回家啰!”

豆腐坊、糍粑坊、辣酱坊、鱼冻坊、水酒坊、药膳坊、农膳坊,坊坊有人在。十八铺里的老人正抽掉门闩,打理门前旗号,随着对面山歌的唱响,古村古寨的驿道上,又有了热热闹闹的吆喝声。

有人说,雪峰山是横亘湘中的分水岭,以此打出了湘中、湘西两副卦。新化县正好落在雪峰山余脉上,四面为安化、隆回、新邵、溆浦,相拥相簇中,形成了梅山文化的腹地。

以北宋熙宁年为界,分作古梅山和后梅山,古梅山上溯远古,为苗、瑶族文化起源地,地域封闭,根性强悍,武术、巫术风行,谑称“梅山峒蛮”,记载着人类心智成长的历程。

后梅山为迁徙文化与部落文化的重塑,梅山文化中供奉的蚩尤、张五郎,是梅山文化的鼻祖,二者的传说,各有说辞,丰富了梅山文化的羽翼。其中,张五郎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唯一倒立的神。梅山的故事,比巫傩文化来得更悠远,奉嘎山人尝过其中的原汁原味,刚勇无惧,吃苦霸蛮,韧劲十足。

山寨里还有不少的老屋,干栏式木屋,下垫石梁,前阶连着美人靠,方便过客歇歇脚。晚饭后,山寨人喜欢串串门,坐在檐阶拉家常,小溪从屋前流过,不知带走了多少欢歌和笑语。

正龙古村心扉敞得开。年轻的村主任好壮实,站在村前的戏台上,和山坡上的女子对起了山歌。奉嘎话的阳刚和妩媚,少不了眉来和眼去。唱的是什么,只有天上的月亮能知晓。

百岁老奶奶门牙掉落茶山中,耳朵也很背,站在门口招呼着,今天有点热,快进来喝口山泉解解渴,皱纹里的乡愁,一缕又一缕,牵出了夕阳的笑脸。

渠江源的入口外,上百只蝴蝶缠着游人的脚步,导游说,这条蹦蹦跳跳的小溪又叫姑娘河,河里危石多,山中美女多,越往上走,俏皮的身段越迷人。

同行的朋友沿着山路一路往上跑,还蹲在小溪旁,捞起了水中的山歌。岸上有人喊,摸到了姑娘河心扉么,他说,摸到了,你们听,发出了欢快的笑声。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洪玉红茶制得好,被称为新化最牛的茶匠。那天,他请来了俊俏的茶艺师,手法流畅,泡出的茶汤回甘好,很解渴,问她干了有多久,才知道她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周末过来练练手,顺便养养心。我笑着说,当茶艺师比当妇女主任好,不料,有人插诨道,当妇女主任风险大,弄得她捂着嘴巴转过了身。

山寨里百岁老人多,90岁的年纪不算大。有位奉姓老大爷,八十有一,还没韵过当家味。老母110岁,依然爱管事,儿子50多岁,能管的都管了。自己挤在中间,这边望望,那边瞅瞅,啥都沾不上边。

梯田的稻子颗粒大,煮出的米饭香,黏着舌尖往肚里钻,不夹一箸菜,都能吃上两三碗。不过,产量太少,就连紫鹊界的老百姓,也很难尝得到。

奉嘎山的茶,同样的好,光一个“无二冲”就种了5000亩。明代时,有人将錾字岩上的茶叶上贡到朝堂,连皇帝品了都说好,至今留存的老茶树还有上百棵。树老茶色深,富含的营养特别多。

山里人实在,茶的起价很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盒红茶,也就两百多块钱。老茶农讲,上千米的海拔上,昼夜温差大,这么热的天,晚上还得搭条被子防着凉,山上很少看得见蚊子,不需要打药防虫害。

听他这么一说,我们都加起了微信。起身时,茶艺师为我泡上了一杯奉嘎山的绿茶,并说,这里的山泉特别好,带着路上解解渴。

秦人的弓弩,早已射入了雪峰山的深处,这里留下的维山生肖壁画中,找不到灵蛇的身影。我问了一下新化的老先生,他说搞不清,又问了一下冲傩的师傅,他也晃起了头,于是,我来到了八卦山的月光下,只想趁着梯田酣睡时,找回那个聪明伶俐的小蛇妖。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