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至24日,2025年乳腺癌“山城论道”系列会议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150余家医疗机构、共计500余位乳腺领域专家学者参会,围绕乳腺肿瘤领域的最新前沿与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目前,乳腺癌的防治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链条、全方位”管理时代:从预防、筛查,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随访,全环节紧密衔接、协同推进。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全球癌症负担报告》指出,全球乳腺癌年新发病例已高达230万例,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首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和筛查意识提升,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持续增长,患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中心主任曾晓华介绍,目前早期乳腺癌若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处理,大多数患者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而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不足20%。“因此,常态化乳腺筛查、提高公众乳腺健康意识,是当前乳腺癌防控的重中之重。”
乳腺癌的防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覆盖“防、筛、诊、治、康”的持久战。
第二届乳腺癌康复与全程管理——山城护理年会会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裘佳佳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利虹教授、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欢教授等专家分享了智慧照护、管理“新模式”等独到见解。
在重庆,乳腺癌的治疗流程早已超越了“以病灶为中心”的传统模式,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病程管理。从健康教育、定期筛查、专科评估,到个性化治疗决策、术后康复指导、长期随访管理,涵盖了患者所需的每一个环节。
同时,重庆多家医院还针对乳腺癌相关疾病运用了乳腺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乳腺癌虽然起源于体表,但本质上是全身性疾病,易出现多器官转移。”曾晓华教授指出,传统诊疗中,疑难患者容易因多次转诊、重复检查等待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则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提升诊治效率和预后质量。
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为例,“我们建立的‘全链条、全方位’两全管理不仅是技术上的协同,更是服务理念的升级。”曾晓华教授介绍,康复与随访人员为患者术后恢复、美学重建、情绪支持等问题提供一对一解答和指导。此外,该院还同步推进精准分子诊断与多中心临床试验,引入人工智能辅助阅片、智能随访系统等前沿科技手段,提升乳腺癌的精准诊疗能力。
上游新闻记者 石亨 实习生 李琪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