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复旦大学校友给哲学科捐了1个亿,能让文科消亡论得以平息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6:46:00    

5月18日,复旦大学谢希德-俞吾金哲学发展基金(第二期)捐赠签约仪式举行。一位复旦校友为基金捐赠1亿元,支持哲学学科发展,却不留名,不图回报。而就在前不久,两位校友已经给复旦大学捐了1个亿。一个是新浪董事长曹国伟,一个是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这笔捐赠用于设立“新文科发展基金”,推动中国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当“爱智慧”遇到AI

什么是哲学?这是古希腊人创造创造出来的一个词汇。拉丁语,我如果没记错的话,是:Philosophia。这个词分两部分。phílo,是“爱”;sophía,是“智慧”。有些女孩子的英文名叫索菲亚,就是这个词,智慧的意思。那这个词字面完整的含义就是“对智慧的热爱”,爱智慧,追求智慧!这是要通过理性思考与逻辑论证,揭示世界本质、人生意义及认知边界的学科,是一门探究宇宙、人生根本问题的学问。简单地说,就是咱们家小区门口保安常问的三个人生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些关注人类精神走向的文科学问,这些年遇到了一些问题。“削减文科”成为热门话题,导致舆论场上“文科无用论”有所升温。这次讨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AI技术突飞猛进,不仅渗透进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正在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入脑入心”。在理工医科这些科学的主战场,自然科学大获全胜。相比之下,人文社科渐渐走低。于是,一些大学作出反应,人文社科课程缩减,裁撤部分专业。

不偏科才是人间正道

接连有爱心人士给文科捐款,有利于消除社会舆论对于大学要“削减文科”的刻板印象和焦虑。当前文科存在一个突出的现实:知识外部性的巨变与知识界相对滞后的知识供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人工智能凸显了文科固有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文社科会走向衰落,只是文科的发展模式需要调整,不能再固步自封。简单地说,总不能让一台计算机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家园要怎么建设吧?其实,文科与理科,本就不必那么泾渭分明。我在北大讲的是语言文化,可我的学生都是理工男理工女,大家听的也很开心!

文科生需要理性与逻辑思维,理工医科的有识之士,也需要走出自己的专业围城,在“科学为何与何为”问题上,去探寻,去思考。只有不偏科,才是人间正道。


来源:第一时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