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春季)书市于4月22日在朝阳公园主展场开幕,第二届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在书市“旧书新知”专区同时开启。来自京津冀、苏沪粤等12个省市的古旧书店从业者,为读者带来了一场古籍善本文化盛宴。那些经典书籍中的思想,穿越时光,散发出动人的光芒;而那些牵动着回忆的插图、题记、书叶,也莫名发挥着情绪价值,温暖人心。

现场直击:首设北京优秀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专展
当天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全国古旧书展销年会现场看到,年会首次设置了北京优秀古籍整理出版项目专展,来自市属出版社近3年的古籍精品力作将在此集中展现。《京津冀古地图集》《万寿盛典图》《中国丛帖序跋总目》等一系列反映北京历史文化的典籍,以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古籍项目。
此外,来自中国书店、上海图书有限公司、天津市古籍书店、河北语华书馆、孔夫子旧书网、布衣书局、南京复兴书店等知名古旧书业从业者,为读者精心准备了经典名著、历史典籍、人文社科等各类古旧书、绝版书、稀缺书,以及古旧珍本、古籍善本、珍品期刊等精品古旧书。
从通州区赶来的读者洪先生,在上海旧书店展位上细心挑选了《与青年朋友谈治学》《萨特研究》《诗歌集》《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等九本旧书。“我喜欢研究哲学和文学,这几本书我都仔细翻了好几页,被里面的思想观点打动了,看入迷了,就决定都买下来。”
中国书店旗下古籍书店、中关村店等7家门店携万余种名家签名本、线装古籍、精品旧书、经典名著、历史典籍、人文社科、红色收藏、老版连环画等古旧图书参展,并有自主研发“片羽存真”系列文创、“天圆地方”系列铜纸镇、“御扇临风”系列传统折扇,以及种类丰富创意十足的多种系列冰箱贴等千余种精美文创商品。
另据了解,在接下来的14天时间里,“旧书新知”专区将举办多场文化活动,涵盖“琉璃厂与北京古旧书业的历史”“‘造化为师忘其形迹’——浅析徐悲鸿的书法风格及其艺术思想”“碑帖的光与影——散谈碑帖鉴定与影本研究”“古书新生——《微相入:妙手修古书》”,以及《顶可爱的北京》分享会等活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分展场同步呈现古旧书展销活动,推出二手书交换、线装书制作和雕版印刷技艺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并开展以大运河为主题的明信片制作体验活动。

业内交流:繁荣旧书业助力城市文化氛围提升
当天下午,中国书店京华印书局举办了全国古旧书专家座谈会,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推进古旧书业繁荣发展,助力城市文化氛围提升”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书评人绿茶认为,当下北京报国寺、钟鼓楼广场、朝阳公园、地坛书市等好几个公共文化场所都举办旧书新知活动。活动举办时很热闹,但并未成为一种日常化的旧书空间。“去年,我去昌平调研实体书店的时候,从业者有打造旧书小镇的愿望。但是真正想落地却比较难,尤其对于旧书市场来说,很难实现一种可持续的状态。”在绿茶看来,还是要先培育好旧书读者群,让当下的年轻人从旧书古籍及文创品中汲取美学营养,形成一种很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很重要。
中国书店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原总经理彭震尧称,他在中国书店工作四十多年,亲眼见证了古旧书由过去的不值钱到今天成为宝贝的过程。他还清楚地记得,三十年前古旧书拍卖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一些读者很吃惊,“旧书竟然还能卖钱,值这么多钱?”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有人拿一本旧书,问我有没有收藏价值,值多少钱?”他介绍,当前在古旧书网上注册的书店已达到两万多家,书摊有45万多个。对此他希望对古旧书保护的个人或者集体给予一定的表彰,激励更多人参与古籍保护。
中发协古旧工委副主任委员王雪霞也提出四点建议,如加强推广古旧书的文献与史料价值,即便普通旧书也会传递情绪价值;进一步加强对古旧书业政策的扶持;加强行业引领作用,举办一些培训,组织大家推动古旧书课题的研究,挖掘古旧书业前辈做口述史;加强多元探索,推动古旧书业的破圈发展,通过多种手段来不断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古旧书业中。

荐书:《时光的书褶》揭示旧书何以成跨越时空智慧载体
本届书市,延续“一届书市推出一本好书”的传统,推出中国书店与北京日报合作出版的《时光的书褶——京报读书“旧书新知”合集》一书。该书为北京日报副刊部编,以“旧书新知”为脉络,集结京报读书“旧书新知”栏目的精华文章,以学者、藏家、作家的多元视角重现旧书的魅力。这既是对纸质书文化的致敬,也为当代读者搭建了与传统人文精神的对话桥梁。通过旧书钩沉历史细节,延续文人淘书、读书的雅趣传统;从名家视角提炼经典书籍的价值,启发读者重审阅读意义。
旧书是时光的见证者,其流转背后隐藏着知识传播的脉络与时代变迁的印记。当经典被重读、善本被重释、故纸被重思,旧书便成为激活未来的密钥。《时光的书褶》揭示了旧书何以成为跨越时空的智慧载体,完美契合“旧书新知”的核心精神——“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彰显了“旧书新知”活动举办以来的丰硕成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