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亩均节本增收250—390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0:09:00    

立夏刚过,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农艺师陈彪蹲在田垄里,手持长杆轻轻扫过稻苗,看见没有小虫飞起,满意地点点头,“整村施行‘统种同种’后,病虫害果然减少很多。”

如何让珍贵的土地产生更多的粮食?珠海立足粮食生产实际,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整村“统一品种,同步种植”(下称“统种同种”)模式。

“预计每造每亩节省农机作业成本150元,增产100—200斤,亩均折合节本增收250—390元。”陈彪介绍,“统种同种”让良种良法良技等新质生产力充分赋能粮食生产,开辟出一条乡村振兴新“稻路”。

“散田”变“大田”

眼下正是水稻“两迁”害虫的关键防治期,也是水稻生长的重要时期。一大早,陈彪就乘车前往斗门区巡视稻田。

今年的害虫防治效果好,离不开整村“统种同种”工作的开展。

小托村位于珠海市白蕉镇北部,依山傍水、生态环境良好。然而,与多数岭南村庄一样,小托村的耕地也被分成零散的“小田”——除一两个种粮大户外,其余的30多户村民共同拥有120亩“口粮田”。

“以前村民都是各种各的,用的都是自留种,播种时间、品种也都不一样,长起来参差不齐,难以统一开展植保防治作业。”小托村党总支书记吴庆光介绍,“这边打药,害虫往那边飞。等那边打药时,害虫又飞回来了,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实施“统种同种”模式后,“散田”变“大田”,水稻长势基本保持一致,可以统一在关键期喷洒农药,害虫防治效率、防治效果大大提升。

另一方面,统一品种和标准化生产,让农药、化肥等农资的使用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避免了因品种繁杂、生长阶段不同而导致的农资浪费,降低了农资采购成本。

“冬闲田”变“致富田”

“珠海市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96%,实施整村‘统种同种’模式仅是把分散开展转变为同步开展,不需要增加设施投入。”珠海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科长唐贞介绍。

为激发村民参与热情,珠海选择根据村民意愿选定种植品种。在小托村,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的农技专家为村民准备了5锅不同品种水稻做成的米饭,供村民品尝挑选。最终,“南晶香占”丝苗米脱颖而出。

“去年珠海水稻单产为384.19公斤/亩,‘南晶香占’的平均亩产为443—466公斤/亩,预计今年每亩可增产100—200斤。”陈彪说,再叠加每造每亩节省农机作业成本150元,最终亩均折合节本增收能达到250—390元。

此外,“统种同种”还能让村集体合理安排种植与收割时序,留足冬闲田空档期加以利用。

“冬闲田出租,又可以让村民每亩增收约300元。”唐贞介绍,珠海正在统筹规划稻田农旅项目,因地制宜推广“优质水稻+经济作物”“优质水稻+赏花类绿肥”轮作模式,让“冬闲田”变“致富田”。

南方日报记者 王韶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