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朱虹解码邓小平精神遗产的当代启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08:33:00    

当“小平小道”的精神基因注入“创新高地”的血脉,江西的红土地与深圳的蓝海湾,如何彼此哺育、共同生长?邓小平留下的精神遗产,又如何穿越时空,叩击今天的改革深水区?

5月18日,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朱虹做客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时代对话”系列访谈,以“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为题,与现场的媒体、读者深入分享与探讨。当天下午,朱虹还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为市民带来题为“小平小道通往康庄大道”的精彩讲座。据悉,这已经是朱虹第五次作为嘉宾参加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

▲《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访谈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谈《小平小道》:用“小切口”打开“大历史”

《小平小道》是朱虹2024年出版的新作,于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首发以来,获得多项重要荣誉:入选了“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出版物,并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并在不久前的4·23“世界读书日”,入选由中宣部指导、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的2024年度“中国好书”。

▲朱虹在讲座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书名只有四个字,其中就有两个‘小’字,所以我们必须在‘小’字上做文章。”讲座现场,朱虹以《小平小道》的创作缘起为切入点,以讲故事的形式回顾了邓小平同志1969年至1973年下放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厂劳动的特殊岁月。当年,邓小平在工厂至住所的一条炉灰渣铺就的1500多米长的小路上,风雨无阻地往返,这就是著名的“小平小道”。

为了还原这段历史,朱虹历时五年考证,通过亲历者口述、历史档案与实地调研,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在车间劳作、田间行走中孕育改革开放思想的历程。书中首次披露了邓小平同志劳动期间作息表等珍贵史料,并融入工厂车间场景、米酒酿造等生活细节,展现“困厄中见风骨”的伟人形象。

讲座中,朱虹着重谈到邓小平的三大精神遗产。“忍耐、等待、乐观主义,这些品质在邓小平同志的人生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对深圳企业家乃至当代青年产生了深远影响。”朱虹说。

乐观主义精神贯穿了邓小平同志的一生。这种精神在深圳企业家身上也得到了传承。朱虹观察到,深圳的许多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但他们都有着像邓小平同志一样的忍耐、等待和乐观精神。“他们不怕失败,在挫折面前能够坚守,等待时机再次出发,这种精神正是深圳这座城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对于当代青年,朱虹认为邓小平的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青年人的“小道”,或许是一次创业挫折、一次学术瓶颈,但坚守信念、百折不挠,一定能抵达理想的彼岸。

谈精神传承:在高科技领域“摸着石头过河”

当天的访谈主题是“从小平小道到创新高地”,指的既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从江西酝酿到深圳实践的传承,也聚焦两本新书《小平小道》和《创新高地》。

《小平小道》用细腻的笔触还原了邓小平在江西的岁月沉思,让那段“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历史跃然纸上。而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出版的《创新高地——深圳创新启示录》揭示深圳创新的十条启示,正是站在《小平小道》的历史底稿上续写的时代续篇。

“正是小平同志下放到江西那几年的积累,让他深刻意识到中国高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后来他主动提出想分管科技和教育工作。”朱虹用“思想播种—实践验证—全国推广”概括两书的精神脉络。《小平小道》中邓小平的调研笔记与《创新高地》中深圳的改革案例形成闭环:“江西的实践让邓小平认识到,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才能突破计划经济桎梏;而深圳的试验则证明,市场活力与政府引导的结合是改革成功的关键。”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建立经济特区,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就是要让深圳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如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同样需要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 朱虹认为,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为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朱虹第五次做客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受访单位供图

然而,时代在发展,如今的深圳面临着与当年不同的环境。朱虹谈到,在高科技领域,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摸着石头过河”经验依然有其价值,但也需要与时俱进。“在高科技时代,创新的速度更快,风险更高,我们需要在继承‘摸着石头过河’精神的基础上,加强科学规划和顶层设计。”他举例说,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深圳需要提前布局,汇聚全球顶尖人才和资源,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访谈尾声,朱虹为深圳留下深情寄语,“深圳是邓小平同志擘画的改革开放试验田,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这座城市始终承载着民族的创新梦想。愿深圳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继续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

深圳晚报记者 马君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