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南安市乐峰镇福山村的小潘一家陷入困境。13岁的小潘在清明假期突现乏力症状,由此开启了与尿毒症抗争的坎坷历程。
从乡镇诊所到各大医院的多次转诊,从拿到病危通知书到跨省求医,单亲妈妈潘云真曾带着小潘赶往浙江大学附属医院求医。
面对巨额的医药费,这个低保户单亲家庭陷入了两难。没想到,一封倡议书,让事情有了转机……
少年突发尿毒症 25万元移植费难倒一家人
4月4日下午,正在晋江出租屋中温习功课的小潘突然面色苍白,用微弱声音告诉潘云真:“妈妈,我好累,感觉身上没啥力气,走不动路了。”
这个身高1.56米,体重50多公斤的少年,此前从未有过类似症状。潘云真马上带着小潘到附近诊所求医,随后送往晋江英墩华侨医院。通过血液检测显示,小潘的血红蛋白浓度低至危急值,潘云真又带着他转诊泉州市第一医院。
当晚9时的急诊室里,血压监测仪显示200/130mmHg,肌酐值飙升至1900μmol/L(正常值<133μmol/L),影像检查显示双肾严重萎缩。主诊医生面色凝重:“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多器官功能受损,必须立即转入儿童专科医院。”
时钟指向深夜11时,潘云真咬着牙,在泉州市妇幼保健院ICU门前,颤抖着签下医生递过来的病危通知书。
ICU首日账单就破万元。这对于依靠低保金和打零工维生的单亲家庭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医生告诉潘云真,唯一的生路是肾移植,并建议她带着孩子转诊到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为此,潘云真翻遍通讯录,拨出几十通借款电话,终于借到了6万元。
4月10日,潘云真带着孩子坐着救护车疾驰10多个小时,终于在深夜抵达浙江大学附属医院。
“孩子身体底子太弱,必须先透析3-6个月,养好身体才能进行移植手术。”浙医专家团队制定的治疗方案,却让这个家庭陷入两难:不仅要筹措25万元巨额移植费用,每个月还有几千上万元的治疗费用和陪护成本,这让账户见底的潘云真一筹莫展。
爱心接力反响热烈 短短数日募集20余万元
4月16日返闽车上,潘云真看着儿子浮肿的面庞,心疼不已:“孩子很乖,之前平时都会帮忙洗衣、做饭、拖地板,帮我做家务,现在连走路都很无力,需要人扶着。”
转机出现在4月17日。乐峰镇福山村党总支支委潘铁良在收到潘云真微信上转发的“水滴筹”求助信息后,与村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招珊连夜联系其他村干部,一起加班起草募捐倡议书。
这份倡议书在福山村引发强烈反应:14组组长潘万土奔走相告帮忙筹款;香港乐峰同乡会秘书组与村干部核实情况后于18日同步发起募捐;当地多个宫庙理事会将香火钱转为救命款;福山村老人会召集会员一起筹资……72小时内,爱心接龙突破400多人次,香港、澳门等地多家机构加入捐助行列。
“他们家是低保户,小潘的爷爷潘木金今年已经79岁,患有脚部残疾,还养了3头牛,勤劳苦干,人很和善。在村里,村民经常碰到小孩子帮他爷爷放牛,很懂事。大家都很喜欢他,都不想让孩子受病痛折磨。”福山村党总支书记杨惠燕说。
如今,每周3次的透析治疗,成为母子俩与死神谈判的固定程序。在晋江租住的房间里,血压计、药物分装盒与《透析患者饮食指南》占据半张饭桌。
此外,每次透析,他们母子二人还要来回奔波40多公里,前往石狮一家透析中心。为了专心照顾儿子,潘云真只能和工厂请长假,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
“只要你配合医生的治疗,一定能够早日康复。现在,有了这么多爱心人士的帮助,我们更有信心了。”潘云真对小潘说。
截至4月23日,400多名个人与10多家团体机构共募得爱心款20余万元。该募款倡议将持续到4月30日。
(记者 黄俊涛)
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