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熊猫鸭!黑白配色的鸭界大熊猫
“熊猫鸭,学名斑头秋沙鸭,每年三四月份迁徙至向海,这里是它们的驿站,在此补充食物。开化小河里的小鱼是它们的主要食物。”摄影师郑文亮介绍道。

大兴安岭南麓向东南方向倾斜而下,一直过渡到松嫩平原。在这个倾斜的扇面上,有数条河流逶迤东行,其中霍林河、洮儿河、额穆泰河经科尔沁草原流至一片洼地汇聚后,形成许多湖、泊、泡、沼。这片洼地就是闻名遐迩的科尔沁草原之“肾”——位于吉林省通榆县的向海湿地。

在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生态环境相互作用下,向海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鸟类迁徙的通道和驿站。在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已发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22种(包括东方白鹳、黑鹳、白尾海雕、虎头海雕、白肩雕、乌雕、秃鹫、草原雕、金雕、矛隼、猎隼、白鹤、白枕鹤、白头鹤、丹顶鹤、大鸨、黑嘴鸥、黑头白鹮、黑脸琵鹭、栗斑腹鹀、黄胸鹀、青头潜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5种,有着“鹤乡”的美誉。

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1年,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和“具有国际意义的A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9年入选“吉林八景”之一——“向海舞鹤”,2012年被评为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

今年3月,摄影师郑文亮在向海安营扎寨,计划常驻此地拍摄,宣传大美向海。“向海是我最喜欢的地方,曾经有一部纪录片《家在向海》对我触动最深。我对向海非常眷恋,希望用我的镜头将今天的向海展示好,让更多人喜欢向海、来到向海。”郑文亮说。

郑文亮提到的纪录片《家在向海》,是1991年由导演程捷拍摄的一部反映向海原生态风光的纪录片,曾获国际大奖。该片以散文诗的笔调,描绘了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丹顶鹤与人类、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看过了向海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飞鸟、一走兽,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感受。向海是大自然的珍品,是对所有生命的礼赞。“走近向海,就是走进生命;走进向海,就是走进我们人类自己。”郑文亮开设了“瀚海生生”抖音号和视频号,目前已推出8期短视频,展示向海的动物和美景。
“罕见啊!开眼界了。”
“第一次看到熊猫鸭。”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来到了向海。”
“夕阳西下丹顶鹤在跳舞,太美了。”
“现在才知道我们向海也有鸬鹚。”
“大自然的美无可替代。”
“这项工作很孤独,还要有发现美的眼睛,真羡慕可以这么极致地做一件事。”
“感谢作者对我家乡一鸟一木的关注。”
在郑文亮的自媒体评论区可见,他的视频为广大网友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向海的窗口。
即日起,吉林日报白城记者站与郑文亮合作,陆续转载其拍摄的视频。“用镜头探索自然,用影像致敬生命。”让我们一同跟随郑文亮的视角,走进大美向海。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磊 尹雪 实习生 刘一潼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