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超
通讯员:费帆 覃小玲 汪攀
为弘扬环卫行业“工匠精神”,提升武昌环卫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近日,武昌城管各清洁队纷纷启动环卫技能提升活动。在传承与创新的交响中,环卫工人们以扫帚为笔,以机械为画布,为城市的清洁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师徒携手共执扫帚,匠心精神代代相传
4月16日,武昌城管二桥清洁队精心组织开展了“师徒并肩执帚,匠心一脉相承”为主题的扎扫帚技能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通过“劳模示范、师徒结对、党员共学”的形式,“手把手教学、心贴心传承”的方式,为新入职的员工搭建了一个学习平台,让环卫人的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二桥清洁队工作44年的省级优秀环卫工人——杨园上段班班长刘满群分享了自己多年来扎扫把的经验。她从“一选二理三捆扎”的步骤讲起,将看似复杂的流程拆解成一个个清晰明了的环节,每一步都配合生动的描述与细致的动作演示,让培训人员迅速在脑海中构建起完整的操作流程。


在实际操作阶段,10位经验丰富的“师父”各自带领3位“徒弟”,亲自示范并指导“徒弟”们扎扫帚的关键技巧。“绑绳子的时候要扎稳弓步,然后双手用力才能扯得紧。”在二桥清洁队工作已有10年的饶秋玲师傅耐心地向刚入职不到一个月的学员讲解如何牢固地捆绑绳子。学员们聚精会神地观察“师父”演示的每一个动作,聆听“师父”强调的每一个要点,现场的学习氛围既热烈又浓厚。

“该选用多长的枝丫、不同长度的枝丫该怎么排列才能更便于清扫、怎样绑扎才能保证枝丫不松散。”二桥清洁队队长付国炬表示,想要扎出一把好用的扫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长年累月在清扫工作中的实践积累。
环卫技能大比武,岗位练兵展风采
武昌城管中南路清洁队于4月15日在武泰闸停保场成功举办了环卫作业技能竞赛。旨在评估作业水平和操作能力,加强安全意识,规范流程监管,并评价新技术与方法的学习和应用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需求,打造一个高效、专业、全能的环卫团队。
本次竞赛还邀请到退休的劳动模范徐钢珍,以及经验丰富的老班长魏汉香和方姣担任技术指导。新旧两代环卫工作者在设备更新换代的过程中进行对话与传承,以实际行动为行业精神赋予了最温馨的诠释。


扎扫把比赛、三轮保洁车勤务模式作业、机械作业竞赛等环节让身怀技艺的环卫工人直呼过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中南路清洁队的机械作业竞赛中,所有环节均采用了新能源车型,洗扫车、洒水车以及路面养护车依次亮相赛道。


据悉,机械作业竞赛的赛道长度为40米,两侧分别摆放着20个矿泉水瓶及其瓶盖,主要目的是评估驾驶员在作业过程中的专注度、反应速度以及是否遵守文明规范的作业流程。“赛道设置上,我们用矿泉水瓶和盖子分别模拟城市家具和垃圾,要求选手作业时,要时刻关注车辆周边情况,遇行人或者车辆进入作业区域时及时采取避让措施。”赛道主要设计者——中南路清洁队副队长范练生介绍,竞赛按日常作业要求,作业时控制水压,污水不影响行人通行,不二次污染城市家具,严格按“一米作业法”进行作业。

“这是对匠心与技术的双重考验。”中南路清洁队队长范帆详解竞赛标准,“扎扫帚需呈现标准扇形弧面,同时保障枝丫零脱落率;快速保洁作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烟头夹取与瓶罐精准分类双项指标;洗扫车则要上演‘毫厘艺术’——像狙击枪一样瞄准‘垃圾’,同时控制洗扫宽度,确保不漏扫、不溢水,展现驾驶员的精准操控。”范帆表示,虽然竞赛有名次之分,但更重要的是推动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全队也会以此次竞赛为新的起点,鼓励工人们继续锤炼技艺、传承匠心,让每一份坚守都化作城市的美丽风景。
武昌城管环卫人以扫帚为笔、汗水为墨,用行动诠释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下一步,武昌城管环卫部门将继续以技能为基、以初心为炬,在平凡岗位上续写守护城市之美的非凡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