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马子卿
| 2025年4月16日 星期三 |
NO.1 四部门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
4月15日,据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金融“五篇大文章”总体统计制度(试行)》。《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实现统计对象和业务的全覆盖,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供系统、全面的信息支持;二是实现金融“五篇大文章”重点统计指标及其标准和口径的统一、协同;三是建立统筹一致、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点评:通过建立全口径统计框架和统一指标体系,强化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及数字金融的监测效能,将优化政策资源在重点领域的精准配置。金融机构或加速业务结构调整,科技型企业和清洁能源领域可能获得更透明的融资支持,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服务商将迎来标准化发展机遇。此举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对新兴战略产业的价值发现能力,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创新增长极,对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长远意义。
NO.2 财政部:将在港发行125亿元人民币国债
4月15日,财政部宣布将于4月23日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2025年第二期人民币国债,发行规模达到125亿元人民币。据悉,此次发行的具体安排将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公布。
点评:在港发行人民币国债,将延续离岸市场融资常态化布局,进一步巩固香港全球人民币枢纽地位。通过丰富离岸人民币资产池,增强国际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便利性,中资银行跨境债券承销业务或将受益。离岸国债的持续扩容有利于平抑汇率波动,为内地企业海外融资创造更稳定环境,跨境金融服务业态有望提质升级。中长期看,人民币国债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进程或加速,吸引境外主权基金等长线资金增配中国债券资产,对深化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形成制度性支撑。
NO.3 两部门:在银行信贷等业务领域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
4月15日,金融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消息称,财政部、金融监管总局已于近期联合发布《关于在银行信贷等业务领域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审计报告批量查验试点工作。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系统基础建设情况、审计报告查验工作需求,《通知》确定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等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试点,试点期限是1年。
点评:通过开展批量查验试点工作,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动查验、智能查验,提升银行业务审核效率,加强风险管控、建立统一监管平台接口,实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相关系统与之对接,有助于监管部门实时追踪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真伪,有效防范信贷业务底层资产造假风险,构建穿透式金融监管体系。
NO.4 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正式启动
继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后,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也正式启动。4月15日,为配合北京市开展股权信托财产登记,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做好股权信托财产登记工作的通知(试行)》等相关规定,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在监管部门指导下,在总结配合北京开展不动产信托财产登记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即日起向北京辖内信托机构提供股权信托财产登记试点相关登记服务。
点评:该政策通过标准化确权流程,将提升非现金类信托资产的透明度和流转效率,北京地区信托公司或率先优化股权类产品结构。配套服务机构如法律咨询、资产评估等专业领域可能迎来增量需求,同时为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提供制度保障。此举有助于缓解信托财产确权难题,增强境内外投资者配置另类资产的信心,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登记结算体系具有探路意义,为资管行业供给侧改革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