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学不知道初中地理教案如何写,因此以本文作为初中地理教案模版,给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了解初中地理教案的写法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地形图说出亚洲地形的特点,知道亚洲河流的流向特点,能够推测地形与河流之间的关系。基本掌握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
2.通过读图分析,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3.养成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情感,形成强烈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地形特点、河流特点。
【难点】亚洲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地图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谚语导入。教师出示谚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首先带领学生理解这句谚语的含义,之后点出其中包含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地理要素:地形和河流。由此引出本节课对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的探讨——《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环节二:新课教学
1.亚洲地形特点
活动一:知地形
【教师活动】出示《亚洲的地形图》,组织学生在三分钟内对照图例查找亚洲主要地形单元,读取海拔信息,并尝试记忆它们在亚洲所处的位置。
【学生活动】读图,查找并记忆地形单元及其位置。
【师生总结】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山地:东西伯利亚山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教师活动】组织抢答游戏,加深对亚洲地形的认识。
【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提示,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同学,将代表该地形区的“名称条”和“高度条”标在大家右侧的地形图上。
活动二:说见闻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小组,单号小组完成情境1(自北向南沿80°E经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双号小组完成情境2(从西到东沿30°N纬线在亚洲陆地上旅行)。
【学生活动】记录一路上会依次经过哪些地形区?它们海拔多少?请讨论后用流畅的语言与同学分享在这条线上对地势变化的感受。
【教师活动】出示沿着80°E和30°N作的亚洲地形剖面图。
【师生总结】自西向东依次是阿拉伯高原、伊朗高原、印度平原、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自北向南依次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哈萨克丘陵、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平原、德干高原。亚洲地势特点:地势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过渡】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亚洲的地形会对河流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呢?
2.亚洲河流特点
活动三:识河流
【教师活动】出示“亚洲的地形”图,有彩色笔在地图上描出主要河流,观察并总结其流向特点。
【学生活动】读图,描出主要河流。
【教师总结】亚洲河流特点——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
3.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师生总结】地形与河流的关系:由于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所以导致了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流向四周。
环节三:巩固提高
师生共同总结分析某一大洲的自然环境的思路。
【师生总结】
(1)读图、文等资料了解自然环境中地形、河流等的概况。
(2)能总结该大洲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的特点。
(3)综合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回顾本堂课所学。
课后作业:探究北美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别有什么特点?两者的相互关系又是怎样呢?
五、板书设计